2025年8月8日凌晨,一则重磅消息震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提名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担任美联储理事。这个看似平常的人事任命,却因为几个关键细节引发了轩然大波——米兰不仅是特朗普的“经济军师”,更是其两届政府的核心智囊;任期虽只到2026年1月31日,但特朗普特意强调“这只是临时安排”;更耐人寻味的是,提名时机恰逢美联储即将讨论是否结束加息周期的关键节点。
翻开斯蒂芬·米兰的履历,处处透着精英光环。这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发表过数十篇关于货币政策的学术论文。2017年特朗普首次入主白宫时,米兰就加入了经济顾问团队,主导设计了引发争议的减税方案。2021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他直接升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成为政府经济决策的“大脑”。一位不愿具名的白宫官员透露:“每次重大经济决策前,总统都会先问‘斯蒂芬怎么说’。”
但这份光鲜的履历背后暗藏争议。米兰在学术研究中主张“灵活通胀目标制”,认为2%的通胀红线应该随经济形势动态调整。这一观点与特朗普长期主张的“低利率刺激经济”不谋而合。更引人关注的是,他多次公开质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甚至称部分银行压力测试是“自缚手脚”。这些言论让华尔街投行欢欣鼓舞,却让监管机构忧心忡忡。前美联储理事拉斯金就警告:“这是在为下一场金融危机铺路。”
市场反应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消息公布后,摩根大通、高盛等大行股价应声上涨,道指单日收涨0.3%。但债券市场却异常谨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仅微幅波动0.02个百分点。“市场在用脚投票,”知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银行股狂欢,但债市投资者显然嗅到了风险。”这种分裂反应凸显了金融界对米兰可能带来的政策转向既期待又担忧的矛盾心理。
参议院的确认战已经硝烟弥漫。民主党参议员沃伦第一时间发难:“这是要把美联储变成特朗普的私人银行。”而共和党方面则力挺米兰,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图米称他是“最懂经济的实干家”。据华盛顿消息人士透露,听证会预计9月中旬举行,两党正在紧急调集经济学家准备攻防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米兰的任期设定为“临时性”,这种罕见安排被解读为特朗普在为2026年美联储主席换届埋下伏笔。
全球央行都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例行发布会上被问及此事时,意味深长地表示:“各国央行的独立性是金融稳定的基石。”而日本央行前官员河野龙太郎更直言:“如果美联储沦为政治工具,美元霸权地位或将动摇。”这种国际社会的担忧不无道理——美联储的每次利率决议都牵动着全球数十万亿资本的流向,其独立性一旦受损,引发的连锁反应难以估量。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新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